一、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4页 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5页 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页 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7页 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 毛泽东:《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1944年3月22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9—110页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年10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1页 我们中国是处在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的情况中。在革命胜利以后,我们的任务主要地就是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 毛泽东:《中共中央给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贺电》(1949年7月1日),《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130页 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 毛泽东:《中尼边界要永远和平友好》(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先进,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 邓小平:1977年9月14日会见日本新自由俱乐部访华团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页 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和艰苦奋斗。这也不是抓一年两年的事,要一直抓到底。 邓小平:1982年4月7日会见缅甸共产党中央代表团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13—814页 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没有理想、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行,精神面貌可以直接影响物质。 邓小平:1982年8月10日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邓昌黎、陈树柏、牛满江、葛守仁、聂华桐等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38页 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认识到,两个文明建设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发挥我军的政治优势,大力加强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1993年12月18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73—474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 江泽民:《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5月26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82页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9月28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9页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7页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才能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江泽民:《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2001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0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8页 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要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文化建设。 胡锦涛:《在广东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03年4月15日) 始终高扬引导中国社会前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旗帜,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才能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也才能有力地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对我国社会的渗透和侵蚀。 胡锦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003年9月3日),《求是》2004年第1期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0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51页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0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52页 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月22日) 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是全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之举。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月22日) 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其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月22日)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0年7月23日),《人民日报》2010年7月24日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
|
一、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4页
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5页
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页
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7页
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
毛泽东:《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1944年3月22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9—110页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年10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1页
我们中国是处在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的情况中。在革命胜利以后,我们的任务主要地就是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
毛泽东:《中共中央给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贺电》(1949年7月1日),《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130页
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
毛泽东:《中尼边界要永远和平友好》(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先进,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
邓小平:1977年9月14日会见日本新自由俱乐部访华团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页
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和艰苦奋斗。这也不是抓一年两年的事,要一直抓到底。
邓小平:1982年4月7日会见缅甸共产党中央代表团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13—814页
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没有理想、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行,精神面貌可以直接影响物质。
邓小平:1982年8月10日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邓昌黎、陈树柏、牛满江、葛守仁、聂华桐等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38页
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认识到,两个文明建设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发挥我军的政治优势,大力加强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1993年12月18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73—474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
江泽民:《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5月26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82页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9月28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9页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7页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才能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江泽民:《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2001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0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8页
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要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文化建设。
胡锦涛:《在广东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03年4月15日)
始终高扬引导中国社会前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旗帜,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才能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也才能有力地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对我国社会的渗透和侵蚀。
胡锦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003年9月3日),《求是》2004年第1期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0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51页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0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52页
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月22日)
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是全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之举。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月22日)
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其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月22日)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0年7月23日),《人民日报》2010年7月24日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 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年02月20日) 编辑:宣传部理论教育科 责任编辑:兆海
一、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4页 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5页 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页 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7页 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 毛泽东:《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1944年3月22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9—110页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年10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1页 我们中国是处在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的情况中。在革命胜利以后,我们的任务主要地就是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 毛泽东:《中共中央给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贺电》(1949年7月1日),《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130页 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 毛泽东:《中尼边界要永远和平友好》(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先进,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 邓小平:1977年9月14日会见日本新自由俱乐部访华团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页 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和艰苦奋斗。这也不是抓一年两年的事,要一直抓到底。 邓小平:1982年4月7日会见缅甸共产党中央代表团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13—814页 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没有理想、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行,精神面貌可以直接影响物质。 邓小平:1982年8月10日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邓昌黎、陈树柏、牛满江、葛守仁、聂华桐等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38页 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认识到,两个文明建设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发挥我军的政治优势,大力加强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1993年12月18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73—474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 江泽民:《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5月26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82页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9月28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9页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7页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才能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江泽民:《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2001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0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8页 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要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文化建设。 胡锦涛:《在广东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03年4月15日) 始终高扬引导中国社会前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旗帜,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才能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也才能有力地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对我国社会的渗透和侵蚀。 胡锦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003年9月3日),《求是》2004年第1期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0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51页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0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52页 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月22日) 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是全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之举。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月22日) 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其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月22日)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0年7月23日),《人民日报》2010年7月24日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