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文化领域理论热点回眸 纪念重大文化事件启发新思考

发布日期:2013-03-15    浏览次数:

2012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十八大的召开对文化建设做出新的概括和部署,一系列文化事件的发生,深刻影响着国人心态,也激发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思和讨论。在多种声音的复合胶着中,我们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民族进步的历史进程带给中国人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和震动。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
在十八大报告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被放在重要位置加以阐述。这进一步突出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在党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十八大报告精辟地总结了文化的价值、意义,文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和着力点,系统地阐述了推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等方面都有很多创造性的论述和阐发,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理论框架,增强了理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2002年,党的十六大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对于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战略地位,做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做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坚持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就文化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具体部署。十八大又发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召,充分表明我们党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建设上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产生深远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倡言“中国梦”反响强烈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在简短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他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做法和提法,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激发了理论界和文化界的持续热情。
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认为,提升历史感,凝聚中国梦是当前文化创造和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文化建设自身来说,也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通过文化的发展繁荣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反思
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奖成为影响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事件,思想理论界,特别是文化界针对莫言文学创作的价值和意义、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中国文化走出去等重大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深入讨论,甚至争鸣。莫言获奖至少有三方面的事实背景可以客观认定: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中国人在精神文化上的当代状况,愈来愈受到世界关注;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在批判继承历史遗存,大胆吸收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的作品无论在创作手法上还是价值体系上都有了和国际社会对话和交流的基础和通道;三是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作家,和中国同胞一起体验历史变迁和时代蜕变中的喜怒哀乐,并以作家的细腻和丰富,创造了优秀的艺术作品,树立起时代精神的丰碑。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必须认识到,莫言获奖只是一个有力的开始,中国文学创造,乃至整个文化创造的黄金时代还远远没有来临,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纪念重大文化史事件启发新思考
2012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众多学者、文学家、艺术家发表了文章,认真思考《讲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价值和意义。众多学者认为《讲话》是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经典文献,不仅直接指导和引领我国革命文艺的发展,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理论指导,是矗立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的一座历史丰碑。
2012年,北大哲学系迎来了建系100周年庆典。活动主办方以简朴而注重实效的方式通过举办各种高质量的学术文化活动进行了庆典纪念。北大哲学系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哲学学科建立和人才培养的历史见证,是中国知识分子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进行融合创新,寻求精神文化变革和创造型转化的学术殿堂。北大哲学系的活动引起国内主要媒体和学术界的关注。《光明日报》在一版头条刊登了呈现北京大学哲学系100年发展历程的长篇报道《中国百年哲学的微缩景观——北大哲学系纪事》,本报也对此事给予了充分报道。
孔子学院、《舌尖上的中国》 使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深层问题凸显
孔子学院是国家汉办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目前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中小学孔子课堂达500多个,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2012年5月,美国审查孔子学院学术资质,要求部分教师离境,此举引发舆论热议。《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介绍中国美食的纪录片,不仅展现了各种中式美味佳肴,同时也深入探讨了诸多美食所体现出的处世哲学和社会变迁。该片从5月14日开播以后,掀起了国内外的收视狂潮。
这两件事情一个是国家行为,一个是传媒的自发行为,一个重在提供中外文化交流的机制性依托和平台,一个重在探讨普适性的传媒话语方式,但两者无疑在对外文化传播中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功。孔子学院多年来已经成为学界的公共议题,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更推出国内研究孔子学院传播模式的第一本专著——刘程、安然合著的《孔子学院传播研究》。《舌尖上的中国》编导陈晓卿则不无自信地表示,目前在海外纪录片市场分类里,美食旅游类节目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中餐享誉海外,用美食讲述百味人生,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讨论一个国家的变迁,“这是中国真正软实力所在,没有任何阻碍,可以达到全世界。”
对日本历史文化的关注持续升温
最近三五年,日本问题研究突然升温。这是因为日本在政治上的“向右转”——改编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将钓鱼岛“国有化”等事件不断触发中日关系危机。以出版领域视之,日本学者纐纈厚的《何谓中日战争?》、内田树的《日本边境论》、福泽谕吉的《福泽谕吉自传》、网野善彦的《日本社会的历史》等持续热销,而中国学者徐平的《苦涩的日本》、郑彭年的《东亚开放史》、林少阳修订的《“文”与日本的学术思想》、郑海麟的《钓鱼岛列屿之历史与法理研究》等都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台湾导演魏德圣的史诗英雄巨作《赛德克·巴莱》,大陆导演冯小刚的《一九四二》的热映,则可视为民众对日本极端派行径的情绪化反应。
电视剧《甄传》、电影《一九四二》、《人再途之泰
在新的经济实力和文化传播手段的基础上,打造优秀公共文化产品,取得了新成就。
电视剧《甄嬛传》从年初开始播放以来,被包括台湾在内的国内数十家电视台反复播放,以《甄嬛传》中许多经典语句为基础的“甄嬛体”还蹿红网络,成为一场语言上的“大众狂欢”。专家认为,甄嬛从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凝结了千百年来无数后宫女子的缩影。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认为,《甄嬛传》虽然不是严格的历史剧,但是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做出了富有深度的探索。
电影《一九四二》是冯小刚挑战自我,处理严肃重大题材的一次艰难尝试。影片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是意见纷纭。中国电影资料馆饶曙光认为,《一九四二》是有价值、有思想深度的电影,对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具有启示意义。青年学者王磊则对影片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化意义提出了质疑:《一九四二》在一定程度上是忘记了历史的历史,更不是真正的悲剧。争论归争论,《一九四二》的放映还是激发了学术文化界对抗日战争、民国历史文化、粮食安全等问题的深度思考。
《人再囧途之泰囧》是一个投资5000万元的低成本电影,但一举夺得票房11亿元。尽管有专家认为《人再囧途之泰囧》的成功是“三俗”文化的胜利,但是这一观点难以让观众信服,《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认为,《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屌丝搞笑的背后,释放出温暖的真诚和人性。一个非凡的文化产品的巨大成功,我们只是从观众素质的角度考虑问题,是过于偏狭的。
探讨社会转型问题成为学术界热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社会的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都相继凸现出来,考验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智慧。经济学界在热议“中等收入陷阱”,法学界在纪念1982年宪法颁布30周年,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则聚焦“转型”“革命”等论题的研究,希冀从中外历史和东西对比的思想空间和经验教训中,获得应对现实问题的灵感和思路。这些脉动可以从图书出版的状况中反映出来。在社会转型问题上,奥唐纳的《威权统治的转型:关于不确定性民主的试探性结论》、基辛格的《论中国》、朱云汉的《台湾民主转型的经验和启示》、许纪霖的《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马立诚的《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等颇受学界欢迎。在“革命”问题方面,随着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成为热销书,马迪厄的《法国革命史》、达恩顿的《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奥祖夫的《革命节日》、 艾森斯塔特的《大革命与现代文明》、萧功秦的《超越左右激进主义》等都颇受学界关注。
周汝昌去世,再度引发红学大讨论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在家中去世,享年95岁。周汝昌先生的去世,引发学界对《红楼梦》研究的学术史的追溯和回忆,更多学者则对政治与学术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等重大问题颇多反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冉冉认为周汝昌拥有良好的西学素养,中文功底非常深厚,所以他视野广阔、学养深厚,为学术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孙逊认为: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是新红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对于周先生的著作和观点,你可以不同意,但不能忽视。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认为:作为一个学者,周先生在红学领域中所作出的成绩数不胜数,许多甚至成为今天红学的基础。
微点评
中科院近日在京发布《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这项研究,对全球100个样本国家近10年来的国家健康状态进行了全面体检、分类分级和预警监测。报告结果称,美国是一个“消费型”“寄生型”国家,而中国是一个“生产型”“劳动型”国家;美国处于“更年期”,肌体老化衰退,保守自恋,恐慌焦虑,易患更年期综合症,中国则处于“青春期”,长得快跑得快,富于梦想,求新求变,乐观自信,易遭遇成长期的烦恼。
文力谭点评:给国家进行综合性健康体检,当然是很了不起的壮举,只是这需要多大、多科学的医院?需要多少精密的仪器进行检测?多少专业人员的会诊和审查?另外一个常识是,健康体检,不能“悬丝诊脉”,体检者得认真地提供各种血、尿、便样本,体检结果出来还得让人家相信这种科学性。对于国家健康体检小组的人员组成和医疗水平笔者无从得知,体检结果的发布对中国人来说倒是鼓舞人心,却不知美国人、日本人拿到这个体检结果是一笑置之,还是火冒三丈或者扪心自问?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体检是否令人信服。中国最大最权威的科研机构能够做这样的体检,其勇气和担当实在让人佩服,其善意也清晰可辨,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别把体检做成噱头,坏了体检和大夫的名誉。
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以来,以11亿元票房稳坐内地票房冠军宝座。和观众热烈反应相对,也有专家出口大骂该片“三俗”。
文力谭点评:《人再囧途之泰囧》创造了三大“奇迹”:一是以小成本制作,击败很多砸钱的大制作;二是接续《人在囧途》的原创精神,为中国喜剧电影趟出了新路;三是在某些“大腕们”忙着解构理想、消解价值、玩黑色幽默的当下环境中,《人再囧途之泰囧》以真诚的态度,表达了精英文化对“屌丝”或者说对草根们的同情、理解和握手言欢,让人在自始至终的欢笑之后,留下一份温馨和感动。倒是那几位“酷评”专家,不顾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众多观众的感受,一味想着“反弹琵琶”、一鸣惊人,倒显得有点俗不可耐了。
(来源:中国文化报-中国文明网 记者:杨晓华 日期:2013年1月11日)

宁夏大学新闻网 | 宁夏大学报 | 博亚论坛

版权所有:宁夏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