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代蕊华:“五育并举”与学校管理变革

发布日期:2020-11-17    浏览次数:

“五育并举”本身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新时代的新任务。

如何更好的落实“五育并举”精神,如何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在新的时代,我们重提“五育并举”有着特别的意义。在当下谈“五育并举”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么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为什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呢?这和我们当下教育发展的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教育有很多经验,尤其是新中国的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有针对性的解决。在“五育并举”思想指引下,就会发现我们需要面对哪些状况,需要做哪些切实的改变,这样一个鲜明的时代性,就是针对我们当下教育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体现出来的,它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那么,“五育并举”在当下具体存在着哪些问题与挑战呢?

1“五育”的不平衡

如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还非常明显,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在同一个区域中,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在学校内部不同学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体现得非常普遍,在“五育”之间也存在着短板和弱项,存在着“重智、轻德、弱体、抑美、缺体”的状况。

2“五育”的不充分

单独的看,德育也好,智育也好,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仅仅关注“五育”某一点的状况来看,如果就全面发展的要求来讲,我们有很多工作需要更为深度的思考。许多时候,我们培养了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培养了有个性没品行的人,也培养了很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

在这样一种现状中,我们在思考“五育”之间各育如何有更好的发展,过去我们特别强调德智体,“三好学生”也是通过“三育”来体现的,而在“三育”中,如果说德育方面出了问题,我们培养的就是危险品,智育不好培养出来的是次品,体育不好培养的就是废品。

面向新的时代,再来关注“五育并举”状况的时候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除了“五育”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之外“五育”的不联系。

3“五育”的不联系

为什么不联系?有人认为,“五育”之间相互独立,各成体系,正如我们的教学是分科教学一样,但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的教育当中恰恰被忽略了。“五育”之间本来是关系密切、彼此共存的状态,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恰恰出现了相互分割、相互隔离、相互不联系的状态。这三个“不”,是我们在新时代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

“五育并举”对于我们未来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如何来理解“五育并举”,可能也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用几句话来概括我对“五育并举”的理解。

1“五育并举”是一个整体

“五育”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只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某一方面的工作而将“五育”明显分开。甚至有人讲,“五育并举”提法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它们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被看待。各育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甚至是“我中有你们,你们中有我”的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状况。没有单独的德育,没有单独的智育,也没有单独的各育,教育本身就是整体发生的,人也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所以我们在理解“五育并举”的时候,需要真正的将“五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应该有的认识。

2“五育并举”的关键在融合

不是说开足开齐“五育”方面的各个学科就做到了“五育并举”,“五育并举”也绝不是 1+1+1+1+1单独罗列的过程。所以,未来的“五育并举”的关键在于融合,在于在各自关注、各自重视的基础上,达到相互贯通和融通的状态,甚至要达到五育互育的状态,让它们相互之间相互帮助、共同生长。每个人,每个方面,只有放在一个整体之中才可能构成一个完全的状态,而每个人,每个方面,只有相互协同,彼此协调才能促进整体发展。单独的某一个方面可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存在,但是能否真正达到一种相互之间的融合,达到一种相互之间的彼此支持,这才是我们对未来“五育并举” 理解的关键。

3“五育并举”的灵魂是育人

我们关注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关注每一个学科,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体现在人的现代化上,就是教育要培养出现代的人,从学校走出去的人要具有现代人应该有的理想信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但首先应该具备最基本的爱心、责任、担当,包括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在新的时代谈论这样一个并不新的话题,这对我们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五育并举”对学校管理的变革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期待,呼唤学校管理进行深度的改革,在这方面我给大家分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要更加关注价值领导。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为什么我们关注思想的领导?在办学过程中,作为学校的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是否具有正确的思想,是否能顺应教育基本规律,是否能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这些成为了我们办学的重要指导。所以说,未来的学校变革,首先要关注于正确的、适合的、创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并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来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来转化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既要关注实践方面的探索,更要关注于实践探索背后的指导思想,关注其是否真正的按照“五育并举”的要求。

第二,要特别强调改变育人的方式。要将“五育并举”真正落地,要培养新人,需要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变革,包括评价方式也要做一些深度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如何在线上线下融合的状况下达到全面育人,如何真正突破课堂的局限,突破校园的局限,甚至是突破整个学校教育的局限,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以及现实状况和虚拟空间结合在一起,都是我们要深度考虑的内容。教育需要更多的体验,需要更多的实践,需要更多的项目式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只有育人方式的不断变革,才能真正将“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五育互育”在教育中真正落实。

第三,在未来的教育管理变革中也要强化教育的治理。教育从管理走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未来学校的变革,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真正的多方的参与协调,体现多元治理的思想。未来的学校一定是越来越强调协商、民主,强调规则、法治。这也是我们真正的将“五育并举”落地,真正地培养时代新人,对学校管理者的一个更为迫切的要求。

第四,“五育并举”也要求教育、要求学校、要求管理者能够真正利用多方面的社会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育的发展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教育的成就是各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教育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其它领域的问题在教育当中的体现。作为教育管理者,如何利用好积极的因素,更好地应对消极的因素,这是对于未来真正的坚持“五育并举”的切实要求。

(本文是作者2020年10月23日在2020年初中教育发展论坛上所做的主旨报告。作者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宁夏大学新闻网 | 宁夏大学报 | 博亚论坛

版权所有:宁夏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