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党委中心组2012年理论学习材料第1期

发布日期:2012-03-29    浏览次数:

领导讲话

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2012年01月9日)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徐京跃 李亚杰 周英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胡锦涛指出,2011年,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抓好反腐倡廉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和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相结合,坚持严肃查办案件和注重预防腐败工作相结合,坚持抓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抓基层相结合,坚持运用成功经验和推进改革创新相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进展,积累了新的经验,呈现出鲜明特点。

胡锦涛强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大力度,继续把反腐倡廉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胡锦涛强调,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抓好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对中央关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民族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第二,严格执行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特别是换届纪律,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第三,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新任职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更好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展示新面貌新形象。第四,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求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第五,继续解决好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好专项治理工作,着力在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深入治理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第六,认真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益经验,努力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规律、发展趋势,以战略眼光、改革精神、创新思路谋划今后工作。

胡锦涛强调,实践证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都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

胡锦涛指出,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加强思想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认真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把好党员入口关,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坚持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查办腐败案件,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力度,加强警示教育。要大力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加强党内民主监督,推进党务公开,发挥舆论监督积极作用,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胡锦涛指出,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和广大纪检干部按照中央要求,忠实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保持党的纯洁性,纪律检查机关肩负着重大责任。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和广大纪检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强化理论学习,坚定政治立场,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各级党委要支持纪律检查工作,关心爱护纪检干部,为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条件。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把握规律 突出优势 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刘晓玲 肖君华

《人民日报》2012年01月13日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坚持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根本,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大力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贯彻落实《决定》的这一重要精神,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把握规律、突出优势。

注重方向性,突出思想政治优势,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政治性是政党及其各级组织的基本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应通过学习使党的政治性更加鲜明、先进性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把讲政治、讲党性、讲科学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素养。应始终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使全体党员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注重团队性,突出组织优势,以团队学习推动全员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信息化时代的基本学习单元是团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应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个体学习的同时,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开展组织化、团队化学习。以团队学习为主要方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从理顺组织结构入手,着力推进扁平化、弹性化、民主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明显;推动全员学习、全党学习,形成人人爱学习、处处可学习、时时能学习的浓厚氛围。当前,应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把加强中心组学习作为推动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抓手,在全党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学习氛围。

注重长效性,突出制度优势,以“硬约束”推进学习常态化。从组织运行规律看,学习型党组织是一种以持续学习推动持续变革的组织。这就要求加快形成一整套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用制度保障学习的常态化,推动学习由“软任务”向“硬约束”转变、由“抓活动”向“促常态”转变。以“硬约束”推动学习常态化,应重点完善三项机制:建立工作项目化管理机制,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的任务、目标、品牌创建等进行项目化管理;建立目标责任追究机制,根据目标责任要求,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建立责任考评督查机制,按照“事事有人管,管事靠制度,管人靠考核”的原则,根据各项活动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做好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形成“述学”、“督学”、“考学”、“评学”的刚性约束机制。

注重实效性,突出创新优势,以学习凝聚科学发展力量。学习是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建设创新型党组织,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通过学习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创新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在创新学习理念、培育创新意识、焕发创造激情、推动创新实践上下功夫:树立团队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工作一体化,学习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的理念;始终保持创新热情,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创新学习方式方法,用新方法、新载体、新平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为乐学勤学善学提供不竭动力

——论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人民日报评论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决定学习效果。面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时代课题,同样需要注重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当前,在全党蓬勃开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正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不勤学,有的装点门面不真学,有的浅尝辄止不深学,有的学用脱节不善学。有的党组织缺乏制度支撑,学习任务不落实;有的党组织思路闭塞、方法陈旧,学习吸引力不足;有的党组织重形式轻内容,学习效果不佳。这些问题,既暴露了一些党员干部对学习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折射出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优良学风是灵魂。作为执政党,我们的学习不应只是书生论政,而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需要引导党员干部把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统一起来,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来学,紧密联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关切来学,紧密联系自身改造和提升执政能力来学,这样才能认识学习的紧迫性,增强自觉性,体现针对性,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科学制度是保障。小平同志曾提醒全党:“要把学习搞好,认真建立学习制度。”衡量一个党组织是不是学习型党组织,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看有没有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从近年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来看,学习靠自觉,更靠制度。有了完善而管用的学习管理、督查、考核等方面的制度,才能把学习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由“一阵风”变成“常态化”,由“单个学”变成“团队学”,从而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改革创新是动力。“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新形势下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学习理念,彰显学习魅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内容上,对接党员干部的知识需求,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方式上,采用互动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共享式学习等形式,不断探索适用有效的学习形式,才能持续点燃学习热情;在学习载体上,既用好传统学习载体,又善用信息技术新平台,积极拓展学习阵地,才能不断开发学习潜能。

学无止境,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永远都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我们应再接再厉,牢牢抓住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科学化的现实支点,大力改造学风,完善学习制度,加强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奋力开拓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新境界。

思想纵横

从“心”开始

郑 剑

《人民日报》2012年01月13日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同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每一年相似,2011年以更加变幻莫测的方式继续印证这一战略判断。

和着时代节拍,中国奋然前行。与扑朔迷离、纷攘不定的世界局势相比,2011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充满活力,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为世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与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局部动荡和冲突此起彼伏,天下仍然很不安宁。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处在历史大转折中的世界,需要思考如何分享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继续推进人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关系人类的未来;处在发展新起点上的中国,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这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

进一步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需要更大的努力,也需要更多的智慧。面对发生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我们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加强战略谋划,坚持稳中求进,进一步创新理念和思路、凝聚智慧和力量、改进方法和作风,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如何进一步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然而,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最大的变革是内心的变革。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进行内心的变革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更大发展,共创美好未来,需要我们从“心”开始。

秉持真心、诚心。古今欲成大事者,必先正心诚意。正心诚意,事无不谐,利己惠人;虚心假意,无事能成,误己害人。今天讲正心诚意,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秉持真心、诚心,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具体说来,就是真心诚意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心诚意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保持耐心、恒心。毋庸讳言,当前我国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众多,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给人们带来麻烦和困扰。从总体上看,当前的许多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必将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但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没有耐心、恒心,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保持耐心、恒心,辩证全面地看,科学求实地办,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和问题。

弘扬善心、爱心。毫无疑问,当代中国人民的生活今非昔比、越来越好。但人们也明显感到,当前社会上存在不少负面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毒害社会风气,影响生活质量。端正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环境,需要我们多一点善心和爱心,用善心化解怨气,用爱心增添温暖。

增强决心、信心。干事创业,须臾不能没有决心和信心。决心决定工作力度,信心关系精神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努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晶

《光明日报》12年02月21日

雷锋是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先进人物和精神楷模。年轻的雷锋离开我们半个世纪了,雷锋精神却成为不断传承、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财富,成为影响熏陶社会民众、标识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几十年来,雷锋精神在广大党员、社会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长期实践中不断丰富,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时俱进中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以科学真理为思想指南,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为基本立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价值,以履行义务恪尽职守为行为准则——雷锋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展现。学雷锋的实质,就是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颂扬激活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一、雷锋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长期培育

雷锋的生命是短暂的,雷锋的阅历是有限的,雷锋的事迹是可数的,但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是巨大的。这种生命力表明,雷锋精神与社会价值的主流和方向相一致,与人民群众的美德和共识相契合,与时代发展的节律和内涵相衔接,它植根于当代中国文化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土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长期培育的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了中华传统价值的精华,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创建的精神文化成果。这一精神文化成果,塑造了雷锋精神,培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蕴育出千千万万个像雷锋那样的英雄模范人物,提供了雷锋精神永不衰竭的无穷源泉。

雷锋生于旧中国,长于新中国,亲身经历与鲜明的对比,党的教育与不懈学习,使他由衷认同并信奉新中国的新文化,自觉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努力按照社会先进分子的要求做人行事。无论是在农村、工厂和部队,无论是当通讯员、推土机手和汽车驾驶员,无论是出名前还是出名后,雷锋充满了真诚之情、上进之心、奉献之意,总是竭尽所能,为党的事业多作贡献,为人民群众多做好事,在本职工作中当好螺丝钉。雷锋如饥似渴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南;满怀崇敬地学习方志敏、白求恩、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向秀丽等英模的事迹,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真心实意地向身边的领导和同志学习,作为自己的行为镜鉴。所以,科学理论、远大理想、崇高精神、先进道德,在雷锋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雷锋不愧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楷模。毛泽东曾评价雷锋:“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雷锋懂得的哲学不仅是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生活辩证法,最重要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唯物史观。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正是表明雷锋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忠实继承和践行者,雷锋精神是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传承和拓展,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生动写照。

雷锋在世时,他的言论和行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典型表现,是无数优秀党员、干部和群众先进事迹的集中体现。雷锋像一团火,用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高尚情操和模范行动,为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尽其所能、作出贡献。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风尚有如荡涤污浊、愈益清澈的大海,那么雷锋便是海潮奔涌中一朵绚丽夺目的浪花。如同任何历史人物一样,雷锋的言行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烙印和局限,但雷锋精神的底蕴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要求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公民应有的道德准则,雷锋精神将随着社会主义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完善而丰富发展。

雷锋去世后,“学习雷锋好榜样”传唱不衰:全国性的学习雷锋活动兴起高潮,雷锋精神蔚然成风;雷锋精神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标志。历经“文化大革命”的是非混淆、改革开放的锤炼洗礼,雷锋仍然活在人民心中,雷锋精神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资源。这是因为雷锋精神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层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不懈地学雷锋活动使雷锋精神在一代代青年人中薪火相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崭新实践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人民呼唤雷锋精神,改革开放需要雷锋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蓝图,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这表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不断深化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雷锋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厚内涵

缺失倍感珍贵,远离更加思念。1975年,邓小平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借老百姓的话“雷锋叔叔不在了”,表达了雷锋精神对于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乃至改善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1997年,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仅北京的观众就达128万多人次,说明广大群众无比渴望雷锋精神的复兴。说到底,人民群众渴望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实现、得以普及、得以传承。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这样强大的感召力,来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价值导向与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增强了雷锋精神的群众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精神形式,是为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而社会主义制度是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与人民利益价值导向的高度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就要维护人民利益,服务社会主义就要服务人民群众。雷锋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他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把平时节约下来的200元钱,分别捐献给了新成立的人民公社和遭受洪水灾害的人民群众。人们从雷锋精神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价值就是人民的价值,每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财富多少,都可以做一个对人民有利、有益、有用的人。雷锋精神传播得越广、展现得越多,人民利益实现得就越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理想与职业准则统一起来,增强了雷锋精神的普遍性。建立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更高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阐述的科学的社会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一切共产党人必须确立和为之奋斗的社会信仰。社会理想始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目标和社会追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是中心任务,广大党员和群众都是在不同劳动分工、社会职业中承担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理想更多地是通过每个人的职业行为来体现的,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就是实现社会理想的途径和平台。雷锋是一个普通的战士,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正是他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卓越、实现卓越。伟大起于平凡,高尚出于平凡,可贵在于平凡。人们从雷锋精神深切地感受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人皆可以为雷锋,人皆可以为社会理想的实现增砖添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统一起来,增强了雷锋精神的包容性。不同社会形态都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各民族又有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和延续的传统美德,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道德规范,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是隔断历史、隔断传统的,而是将民族以及人类的传统美德包含于自身。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淀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等,深深地渗入于民族的文化心理、伦理观念、交往规则中,影响熏陶了一代代人。雷锋的许多事迹和品德,如忠诚奉献、助人为乐、勤俭节约、谦虚谨慎等,既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人们从雷锋精神深切地感受到,学雷锋做雷锋就是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扬善祛恶、尚美弃丑,在道德修养中追求崇高、坚守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人的价值与社会贡献统一起来,增强了雷锋精神的激励性。社会主义承认、尊重、提升人的价值,在人的社会关系、社会作用中评价人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是要像雷锋那样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为人民而死,生命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生,生命同样比泰山还重。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着力构建有利于人的价值与社会贡献相统一的机制与环境,鼓励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之中,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个人价值。雷锋在为他人做好事、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收获的不仅是乐趣、满足和幸福,而且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增大。人们从雷锋精神深切地感受到,脱离社会的“自我实现”,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价值。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不公平现象,但这是与社会公论相悖的。社会普遍认同和尊重的,还是雷锋、郭明义、杨善洲这样的人,他们是道德的楷模、人民的期盼。

三、雷锋精神的强大引领力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魅力

华夏三月,雷锋如同温暖的春风唤醒大地,如同绽放的玉兰沁人心脾。春天的阳光雨露,照耀滋润着世间万物蓬勃生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支持推动着雷锋精神引领风尚。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重大历史性转折,我们党的历史方位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当代中国发展实践出现了许多以往未曾遇到和预料的新矛盾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变革发展,推动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发展,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的理论基础、价值目标、精神内涵、道德准则等,都反映了实践的呼唤,吸收了时代的精神,顺应了人民的心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与时俱进,使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雷锋精神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对雷锋精神的内核有更加深入的提炼和把握,对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有更加自觉的领悟和发挥。

引领时代就要满足时代的需求,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就在于有助于满足当代社会及民众的精神需求。当今社会,物质生活需求不断满足,但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却在不少人那里变得迷茫,幸福的感觉却在下降,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雷锋精神是一种思考人生意义、追寻幸福源泉的精神,它能够启迪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社会结构、社会机制、社会利益发生深刻变化,怎样对待竞争,怎样实现利益,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现实课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表明了利益取向与道德取向的冲突。雷锋精神是一种探索成长道路、确立行为规则的精神,它能够启迪人们公平竞争、利人利己、善待他人,从而促进和谐关系、和谐社会的生长。雷锋精神不是万能的,但它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今天,为当代中国确立了一个精神坐标、一种道德尺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

精神的母体是人,精神的载体也是人。雷锋精神来自人民,还要回归人民,它只有深入人心、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发挥精神的力量。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是社会的先进分子,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雷锋精神上负有重要责任。雷锋精神的说服力信服力,不仅取决于雷锋精神本身的时代魅力,而且取决于社会先进分子的率先垂范。广大群众与雷锋精神息息相通,学习雷锋就要从我做起、从每件事做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文化、精神、道德等方面的复兴,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读懂了雷锋的快乐,才读懂了雷锋

曹 林

《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2月23日

在去年3月5日的学雷锋纪念日,我拜访过一位退休的老人,就像我们看到过的很多好人故事一样:生活并不宽裕的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给贫穷山区的好几个孩子寄钱,没跟别人说过,甚至家人都不知道。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媒体知道了,他因此成为争相报道的道德典范。老人跟我说,其实他并不认同一些报道把他写得很沉重很悲情:生活困难、穿着简朴却资助他人,自己身体不好却总想着别人——仿佛做好事是一件虽然崇高,却背负着沉重负担的事。

老人笑着说,媒体可能误读了他,他从来没觉得这么做有什么悲情,而且一直非常快乐。想到那些坐在教室中读书的孩子,觉得非常快乐;想着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想到自己能帮到别人,觉得非常充实和幸福。支撑着他一直这么坚持的,正是这种快乐感和幸福感。他没想过那些孩子会回报自己,没想过外人的赞美,更没想过有一天媒体的关注会让他成为道德楷模——没有什么比看到别人因为自己的帮助而露出笑脸,更能让人快乐了,这份单纯的快乐,足以支撑他的爱心。

老人的快乐有一种强大的气场,深深地感染并震撼着我,他的这种快乐,让人羡慕,让人忌妒,让人尊重,并促人反思。我们面对一个道德楷模的时候,都习惯强调他们的难能可贵、他们的品德高尚,在悲情中渲染崇高,在沉重中衬托高大,在苦与痛的铺垫中凸显高尚,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快乐,忽略了帮助别人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弘扬雷锋精神,号召向雷锋学习,我们所追寻的雷锋精神的真谛,正是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而“助人为乐”的核心,就是“快乐地助人,助人中获得快乐”。

读懂了这位老人的微笑,就读懂了雷锋精神;读懂了雷锋的快乐,才真正读懂了雷锋。

我们习惯于描绘一个高大的雷锋,阐释一个神圣的雷锋,将雷锋捧上高不可攀的圣坛,而忽略了这样的现实:作为一个人,雷锋是快乐的。很少有人去走近雷锋的内心,感受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快乐。有人会说:你不是雷锋,你怎么知道雷锋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可以从他的故事中感受到,从他的日记中读出来,从他留给我们的影像中品味到。

很难想象,如果做好事不快乐,如果不是因为快乐,还有什么力量能支撑他做了一辈子的好事。对雷锋最经典的评价是: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只有发自内心的快乐,才能超越这种“坚持做好事”的艰难。只有做一件让自己感到真正快乐的事,而且这种快乐并非昙花一现而能沉淀在内心,历久弥坚,才会使坚持获得坚如磐石的支撑。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内心的快乐,雷锋能写出“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这样的话语。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这就是雷锋在直接表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也说过:人,不论如何自私自利,在他们本性中总明显存在某些因素,使他关怀别人的祸福,使别人的幸福成为他本人的必需,即使他在别人的幸福中,除了看到幸福而引起的快乐以外,并无丝毫利得。

雷锋留下许多照片,翻看这些照片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军人,并不是每一张照片都是微笑的,可每一张照片上都能从他的脸上看到阳光。脸上洋溢的阳光,正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在面孔上的显现。助人是阳光的,这种阳光洒在心中就是快乐,这种快乐不仅属于一个人,而且会感染到身边的人。甚至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感染几十年后今天的我们。

那位老人读懂了雷锋精神的真谛,雷锋的很多战友也读懂了。一个名叫吴锡有的普通的雷锋班战士,他当兵当了8年,做好事做了8年,他喜欢称自己为“快乐兵”,他的一段名言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自己会得到更大的快乐。谁碰到这些事都会管,何况我是个当兵的。你不必问我是谁,我只是在寻找自己的快乐。你幸福,我快乐。8年来,吴锡有每次资助困难学生,汇款单上都留有这个名字:“快乐兵”——这样的留名,绝非矫情,而是真实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快乐。

“感动中国人物”已经办了十年,翻阅这些感动中国的好人故事,其实最打动人的并不是这些好人在困境中的坚守,而是他们的快乐;倾听每一个感动中国的故事,其实都是在倾听他们讲述自己在助人中获得快乐的心灵故事。这种快乐,可以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充满阳光的脸上看到,从烤羊肉串的阿里木朴实的话语中感受到,从平凡女孩孟佩杰的笑脸中看到,从忠诚卫士刘金国的坚守中解读到。你不得不羡慕并忌妒他们的快乐,因为,这种快乐,是任何金钱买不到的,只有高尚的人才能享受到这种无与伦比的快乐。它不是感官的刺激,而是一种超越了自私和功利而将他人幸福与自己相连所获得的一种精神愉悦感、灵魂净化感和价值实现感。

不同的时代,对快乐和幸福的理解可能不同,但有一种快乐是相通的,它穿越千年而亘古不变且历久弥新,那就是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中收获的快乐,没有一种快乐能超越这种高贵的情感。今天这个丰裕的时代,我们有很多可以获得快乐的手段,获得一个奖品会快乐,得到梦寐以求的名包会快乐,吃到一顿大餐会快乐,得到名人的签名会狂欢尖叫——可这些可以用钱购买的快乐,都是浅薄并短暂的,短暂到甚至只能称之为“快感”。物质的丰裕,掩饰不住我们内心的空虚和快乐的贫乏。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最大的快乐,绝不是坐拥亿万家产而产生的那种富可敌国感,而是捐赠和散财而产生的幸福感。

所以,今天,我们重提雷锋精神,很大程度上不是去救助和拯救别人,而是拯救我们自己,寻找我们丢失的心灵钥匙,找回那种让我们充实、让我们幸福、让我们快乐的高贵情感。我们倡导向雷锋学习,是追寻一种达致快乐的心灵钥匙,追寻那种快乐的情感。

雷锋是快乐的,学雷锋也应该是快乐的。我们学习雷锋,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快乐——这不是拙劣的绕口令,而是关于快乐的哲学。学雷锋不是一种道德负担,不是由外而内的强制律令,而是我们内心自为的追求;学雷锋并不悲情,而是一门关于快乐的学问;学雷锋并不崇高和神圣,不是悲壮的牺牲,而是一种平凡的生活。就像那个可敬的、行善并快乐着的老人那样,这样的快乐并非不可触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快乐地获得。

人民论坛

高校应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贡献

郭广银

《人民日报》2012年02月24日

高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当前,高校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努力成为研究、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发挥人才培养职能,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才兼备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教育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以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灵活运用多种符合当代大学生思维特点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构建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认知内化、实践体验为基础,以信念升华、意志坚定为目标的“融入型”教育模式;通过“生活改变计划”、“班级道德实践”、社会实践和调研等,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生活体验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二是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融入大学生社团活动中,融入学校的日常管理中,通过有效管理和引导促进大学生的制度认同与行为习惯养成。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发挥科学研究功能,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依托人才众多和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积极探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途径和方式。注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努力形成各学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良好氛围。一是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以学校、院系为基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研究中心,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究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二是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重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外延,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要求,深入研究国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益经验,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因素,深入研究我国各个地区、各个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做法,不断推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学理支撑。

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引领社会进步潮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高校在为社会培养各类急需人才以及推进科技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高校不能仅仅满足于适应社会需求,还应主动肩负起引导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充分发挥优势,在理论创新、文化繁荣等多个领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引领社会进步潮流。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高校应充分发挥好文化服务作用。所谓文化服务,主要是以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来服务社会,通过创造更多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引领社会进步潮流,其核心是价值引领。这就需要高校以教育、宣传、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将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推广到社会中去,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形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引领社会进步的作用。

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培养文化担当意识。能否有效传承和创新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竞争力和创造力。高校不仅是传播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各种新思想、新文化的摇篮。推动文化创新,形成以主流价值观为内核、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使命。高校应把传承、创新、交流统一起来,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努力掌握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培育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进而引领社会风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既加强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学习借鉴、又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既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又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贡献。

(作者为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光明专论

领导干部要重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邱敦红

《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2日

战略思维是对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谋划的思考方式,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从现象揭示本质、从局部把握全局、从当今前瞻长远、从被动变为主动的重要工作方法。古往今来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改革家、外交家等,绝大多数同时也是战略家。我国古代关于“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所为有所不为”、“退避三舍”、“运筹帷幄”等等,都是古人留下的珍贵战略思维遗产。

为什么要重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是一种大智慧、大谋略、大本领,是领导干部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体现。它要求领导者从讲政治、谋全局、顾长远、抓根本的高度,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领导工作。我们党历来善于战略思维,能够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准确判断内外形势,及时抓住战略机遇,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明确提出战略任务,适时实现战略转变,成就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丰功伟绩。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有助于争取主动。在目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要维护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和安全环境,在激烈竞争特别是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每一步都离不开战略思维。我们要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还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战略谋划。领导者只有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敏锐的洞察、深邃的思考,才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深谋远虑,及时提出战略任务,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不断开创新局面。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有助于成就大业。毛泽东是公认的大战略家。他当年带部队上井冈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指挥三大战役、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炮击金门、划分三个世界等,以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等著作,都是他战略决策和战略思想的不朽丰碑。邓小平也是“举重若轻”的战略家。他当年下放江西时深入思考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力排众议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率领全党“摸着石头过河”搞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办经济特区,制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一国两制”等,都是他非凡的战略思维之举。目前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能超过前辈,但在战略思维能力方面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有助于转变作风。战略思维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善于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不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善于把日常工作与想大事、抓大事结合起来,不能事无巨细,碌碌无为。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要全面辩证地看。“细节”只有在战略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才有决定意义,所以毛泽东战争年代要亲自起草每一份关键电文,就是防止“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但是,如果犯了战略性错误,具体操作越细后果越糟。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只顾眼前利益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讲局部利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及文山会海、迎来送往等形式主义,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战略思维能力。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有助于增强后劲。一切工作都有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具备战略思维能力。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如果仅仅从局部、眼前、现象上看问题,必然站得不高、看得不远、想得不深,提不出真知灼见,工作必然得过且过,打不开局面。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处在内外形势日趋复杂、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特殊环境,各地各部门发展、改革、稳定中都有不少难题需要解决,只有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进取意识,才能不辱使命,成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

当前需要进一步战略思维的重点领域

我们正在经历前人未曾经历的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如何适应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超越了我们以往所有的经验。过去我们对“落后就要挨打”认识深刻,但现在对“发展必遭遏制”的思想准备未必充分。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优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有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力量优势,有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物质优势等,可以战略上藐视前进中的任何艰难险阻。但是,我们切不可满足现状,要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对未来的风险挑战,以立于不败之地。

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会变,我国总体处在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不会变。目前看,美欧经济有可能陷入长期困境,其经济危机的实质是政治危机、体制危机,未来国际局势的战略走向总体上对我非常有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对方出于转嫁危机的需要,我方有可能长期处于“多事之秋”。今后无论怎样强调合作双赢,斗争肯定是难免的。这就需要战略上早作谋划,要从长计议,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实行积极防御战略。

从经济上看,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要解决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就必须在全党全国进一步形成抓民生、抓人心、抓和谐、抓稳定、抓环保、抓基础性工作的浓厚氛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到底是要解决经济领域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这就需要采取战略举措进一步解决城乡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分配结构、区域结构、外贸结构等严重失衡问题。有必要在继续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合理布局产业发展战略、拉动内需战略、消灭贫困战略、中西部追赶战略、民族品牌战略等等。俗话说,“小水养不了大鱼”。中国经济不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产业、区域、社会阶层等平衡发展问题,从战略上看势必缺乏坚强后劲。

从政治上看,未来中西方竞争是全面的、综合的。中西方政治体制应该说各有长短。目前看,他们深层次问题已经越来越暴露,我们的优势越来越显现。但从长远看,我们也必须逐步解决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比如,如何有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何依法治国,如何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如何进行权力监督和遏制腐败,如何强化基层党的工作效力,如何根治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都有待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政治竞争优势。

从文化上看,应该说中国向来不缺少文化,而是缺少文化认同感;目前也不缺少文化产业和产品,而是缺少高质量的文化精品。如果一个社会有权者不讲廉耻,经商者不讲诚信,为富者不讲道义,为民者不讲礼仪,文化产品再多又有什么用呢?现在,一些地方面对肆无忌惮的外来文化和宗教渗透束手无策,又何谈“文化强国”?没有民族国魂,就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没有真正的文化强国,就没有“软实力”与别人竞争。

以上列举的只是思考问题的主要方面,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战略思维的问题还很多。大凡涉及我国外交、国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大凡在发展、改革、稳定等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难题,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来源于理论素养。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和坚定的基础。战略思维能力说到底是一种理论思维能力。只有打牢理论功底,善于辩证思考问题,准确把握事物规律,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创造性。学习理论,关键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是领导者的基本功,没有这个基本功,其他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了这个基本功,就能以其远见卓识在战略上胜人一筹。

第二,植根于群众实践。思想之树植根于实践沃土,力量源泉来自于群众智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必然联系和客观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必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向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学习,向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学习。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群众的力量。领导干部只有老老实实地拜群众为师,甘当他们的小学生,才能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找到破解难题的“灵丹妙药”,获得力量源泉。

第三,有赖于调查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掌握工作主动权、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基础,是进行科学决策、实现正确领导的前提。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一定是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的领导者。形势在变、环境在变、任务在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只有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研究,才能把情况全面真实地了解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既是解决难题、做好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转变作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必然要求。

第四,受益于博览群书。“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渊博的知识功底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是决定领导干部思想深度和理论水平的重要条件。领导干部无论多忙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通过博览群书汲取智慧和营养,把学习理论、学习历史、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等,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能力。

第五,借鉴于它山之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战略思维要有开阔的眼界和胸怀。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外和人类文明成果,学习借鉴外地的好做法和经验。但这种学习借鉴要与思考创新结合起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能像当年毛泽东批评的那样“言必称希腊”,“生吞活剥地谈外国”。而要采取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科学态度,把别人的做法和经验经过反复比较研究,创造性地应用于自身实践,形成自己的东西。

第六,有求于科学方法。领导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工作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抓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就可以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明确中心任务。以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带动全局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三是统筹兼顾。毛泽东比喻“弹钢琴”,十个指头都要动,兼顾各方面的利害关系,不能挂一漏万、顾此失彼。四是抓关键环节。以便“牵一发而动全身”。邓小平1975年从抓铁路入手展开全面整顿,1977年从抓教育入手逐步全面拨乱反正,就是善于抓关键环节的成功典范。

社 论

唱响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主旋律

《宁夏日报》2012年2月22日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踏着春天的脚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召开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的形势,全面部署今年的工作,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大量事实证明,什么时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好了,能够很好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唱响团结稳定发展的主旋律,就能凝聚起强大力量,党的各项事业就会欣欣向荣;什么时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出了偏差,就会引起混乱,导致人心涣散,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因此,守好这块阵地,发挥好引领作用,凝心聚力推动发展,是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大政治责任。

近年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理论武装得到加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基础更加巩固;舆论引导得以强化,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进一步巩固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发挥;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突出主题教育活动,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春意催人,时不我待。2012年,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至关重要的一年,机遇多,挑战多,任务重。今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自治区将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和自治区两会提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征程上迈出更大、更坚实的步伐;要努力营造团结和睦、安定有序、奋发向上的社会环境,永远维系好回汉各族人民情同手足的共同的温馨家园。这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拼搏创造辉煌,奋斗孕育希望。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唱响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主旋律,把握好主题主线、把握好导向基调,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为实现稳中求进营造良好的氛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大发展需要大文化,大文化必将推动大发展。唱响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主旋律,就要围绕大局,抓住大事,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迎接十大八大、学习十八大、宣传十八大、贯彻十八大,是今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贯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条主线。各级党组织和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结合起来,切实把氛围营造好,把主旋律唱响,掀起学习贯彻热潮。

唱响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主旋律,就要更加自觉地打好主动仗。要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为实现稳中求进营造良好氛围,打好新闻宣传主动仗;大力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打好理论武装主动仗;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贯彻落实,打好精神文明建设主动仗;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打好文化改革发展主动仗,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励精图治,方能开拓奋进。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各级党委要真正担当领导责任和政治责任,把握工作特点,努力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能力。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锤炼“认清大势、把握大局、抓住大事”的基本功,把握新要求、展示新风貌,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按照新部署、开创新局面,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机制,加强管理,深化“走转改”活动,创建学习型、效能型、和谐型机关,带好队伍,努力实现宣传工作的新闻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让我们肩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精心谋划,真抓实干,以更有效的举措、更扎实的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鼓劲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解读

缩小区域差距 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谈《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朱剑红

《人民日报》2012年02月21日

国务院最近批复同意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三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在新的形势下,《规划》有什么亮点?提出了哪些新举措?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

《规划》明确基本思路

这位负责人说,西部大开发已进入第十二个年头。《规划》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主题主线,进一步明确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基本思路。一是在开发理念上,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确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把后发赶超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要在“好”上做文章,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部特点的新路子。

二是在开发方式上,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同时,适应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把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单列一节,明确提出了要求。

三是在开发布局上,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一手抓重点经济区培育壮大,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手抓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四是在开发重点上,更加注重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交通和水利两个瓶颈制约。生态建设更加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更加注重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提出要加强5大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三农”建设在强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同时,针对西部牧区、林区分布广、面积较大的特点,把振兴牧业经济和提高林业发展水平单列两节,有针对性地分别提出了建设任务。改革开放指向更加明确,进一步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突出内陆和沿边地区开发开放。

五是在开发机制上,更加注重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提出,地方各级政府要强化指导服务,大力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各类要素有序向西部地区流动,进一步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

六是在开发政策上,更加注重差别化支持措施。《规划》要求,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落实好中央对西部地区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等方面的差别化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倾斜力度。

继续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支持力度

这位负责人说,“十二五”时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继续突出强调交通和水利两个关键环节。交通重点解决通道建设和路网完善问题。铁路要加快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联系的区际通道、与周边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公路要进一步强化路网衔接,打通省际“断头路”,建设连接东中部地区的公路干线和国际运输通道;民航要加强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建设,新建一批具有重要作用的支线机场。

水利重点解决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西南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合理建设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解决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同时,国家将积极推进能源通道建设,完善国内外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输送管网;推进“三网融合”,提高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

西部生态建设重点明确

这位负责人说,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十二五”时期,一是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努力实现生态补偿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二是要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编制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移民,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

三是要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高饮用水水质达标率,确保饮用水安全,建立健全工业污染防控体系,推进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四是要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五是要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害风险管理水平。

五大举措改善西部农民生活

这位负责人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目的。《规划》在优先发展教育、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繁荣文化事业等方面,提出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的重点任务。

在改善西部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主要有五大举措。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二是振兴牧业经济。加大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转变牧业发展方式。

三是提高林业发展水平。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四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农业广度和深度,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努力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加强农民培训,推进农民创业,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收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五是建设幸福新家园,实施“六到农家”工程。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建设通乡通村道路,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沼气建设,推动农村危房改造,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西部地区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

这位负责人说,西部地区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公里,与周边14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是我国通往中亚、南亚、东南亚以及俄罗斯、蒙古的重要通道,地缘优势突出。西部地区的开放水平,决定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今后一段时期,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西部地区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大向西开放力度,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点边境城镇、重点口岸、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打造沿边对外开放桥头堡和经济增长极。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南宁、贵阳等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积极推动宁夏形成我国面向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开放的重要窗口。

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闻背景)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2000年3月中旬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并开始工作。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2012年“两会”精神解读

来源:豆丁网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这里主要有六句话18个字,我们将其简称为“18字方针”。它是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

稳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克服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一些专家将“稳增长”具体解读为“稳中求进”。《人民网》的一篇文章指出:“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特点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的理由,概括一些专家的表述,主要有三:一是在国际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远未散去,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外贸进程;二是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三是GDP增速放缓也有其好的一面。利用放缓的机会,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同时,促使企业放弃片面追求“数量”的增长模式。“稳中求进”是在前进中的“创”,不是在原地上的“保”。权威人士指出:“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虽然会继续小幅回落,以‘稳’取代‘快’成为主旋律。但不会出现硬着陆的局面,将更多地体现出软着陆的特征。适度‘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而且我们的增速仍然是全世界最快的”。温总理指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

控物价,就是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反弹。发改委张平主任表示:“所有这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在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放松,要加大力度,保障这些措施的落实。所以我对今年把物价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是有信心的”。

调结构,就是要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有专家指出:“调结构”要以“顶层设计”的思路,谋划总体发展的蓝图。克服一些地区的那些以追求GDP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强调产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转型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在发展新兴产业上。即将出台的发展新兴产业的《规划》,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个新的定位: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再经过10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发展规模上,强调“并购”、“重组”、“扩展”,把企业做大做强;在区域发展上,强调“特色经济”、“统筹规划”、“顾全大局”。

惠民生,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促进民众经济生活的提升,社会生活的和谐,法规面前的平等。“两会”文件中,把“惠民生”贯穿到了“民生”中的各个方面。其中凸显了解决当前人民最关注的“收入”、“住房”、“就业”、“教育”、“看病”、“物价”、“养老”、“公正”、“食品安全”、“交通拥挤”等等问题。

抓改革,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提到“改革”70次。强调在改革中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促和谐,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将“18字方针”概括为:“一个中心,四条方针,一个目的”。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稳中求进”是中心,就像是“太阳系”中的太阳。“控物价”、“调结构”、“抓改革”、“促和谐”是方针,就像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四颗行星。“惠民生”是目的,就像是阳光要照在大地上。

宁夏大学新闻网 | 宁夏大学报 | 博亚论坛

版权所有:宁夏大学党委宣传部